初為父母者幾乎都有「照書養」孩子的經驗,有點像照食譜烹調料理,希望做出令人垂筵三呎、色香味俱全的美食。我在學校讀了20多年的書,從來沒修過「父母學」;


回想懷老大時,常到書店尋找育兒寶典之類書籍,想像著如何養育孩子,孩子出生後,盡可能的遵循書上描述的方法,戰戰兢兢的唯恐出點差錯,認真的想當位好媽媽,努力的想讓孩子成為健康有教養的好孩子;但常事與願違,孩子當小天使的時間短,像小惡魔時間長,因求好心切,造成親子關係緊張,所以第二個孩子開始就只好「照豬養」。


我認為不論用什麼養育方式,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做孩子的後盾,放下身段陪伴孩子成長、探索世界是做父母的責任;這就像烹調料理有訣竅,以21年資深媽媽的經驗提供3個秘辛。

一、故友照寧姐出版的《媽媽怕怕線》,是父母和孩子的雙向溝通的點點滴滴、是活用的觀念書,36則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實例,正如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推行的「教育即生活」,「從做中學」教育方式;而《媽媽怕怕線》娓娓道出親子互動模式「生活即遊戲」,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經營家庭生活,如此一來,父母、孩子的每一天都生趣盎然。

二、台北市故事協會的夥伴們「用故事陪伴孩子成長」,而且大多數人都發願「說故事說到80歲」;科學研究發現,腦細胞在胎兒7個月時就存在,出生後,環境中的刺激愈多,腦細胞間的聯結就愈密集,訊息也傳達得愈快;當大腦反覆獲得相同的刺激,這些聯結就會變得較牢固。從小以圖畫書作媒介和孩子交談、對話互動,引導孩子多思考、多發問,重複的練習判斷和批判能力,以建立世界的價值觀,相信孩子要變壞也很難。

三、以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的散文詩-先知中「孩子」,共勉之

他說道:

 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。

 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。

  他們借你們而來,卻不是因你們而來。

  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,卻並不屬於你們。

    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    你們是弓,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。

 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,用力將你彎曲,

        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。

 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;

 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,也愛穩健的弓。

我們需要學習放輕鬆來教養孩子,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!也讓我們快快樂樂的當父母!

 


本文來自 台北市故事協會 .楓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iko  的頭像
    niko

    niko在想什麼?

    n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