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兒童美術逐漸地被重視。
從政府各級單位、民間團體,乃至於企業界都在積極地推展中,這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。

美術教育的意義,在為培養高尚人格與美的生活情操。
在活動與創作的過程中,發揮想像與創造力,能夠改善國民的品質,
對促進國家整體發展也有莫大的助益。
而兒童美術教育的普及化也就有其重要的影響力。
而如何借重美術教育的功能,啟發兒童的想像力、創造力,觀察力,
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了。

從許多的繪畫比賽,包括:寫生、著色之類的活動裡看兒童的作品,
不難發現他們純真的本質。小朋友的描繪能力,
幾乎完全在於如何引導教育所呈現的結果。
因此,正確的指導非常必要,有了正確的指導,
才能有提升兒童敏銳的觀察力、欣賞力和判斷力。
唯有良好的判斷和認知,才會產生有組織的知識,
在「美感」教育,進而培養健全的價值觀。

透過不同活動的主題,如環保繪畫、母親節寫生等,經由兒童的思考,
在創作過程中,很容易深植愛護環境生態,或對母親感恩的意識。
隨著不同的生活環境與經驗,孩子們會出現不同的描繪特質。
所以好的環境也會直接影響到兒童在繪畫創作上的表現。

基於兒童身心成長的各階段皆有相當程度的差異,
兒童美術教育要依照生理和心理成長的發展狀況,
給予適當教法與要求,這也是為什麼兒童繪畫比賽都要分組的原因。
我們可以從這些分組的年齡層上做一些大致的暸解:

一、幼兒期:開始塗鴉。
他們的手腦還不能控制自如,在思考上不能持續較長的時間,
對景物的觀察無法入微,也只能在他的感受較強烈的部份,
或過去的經驗中直覺地描繪與表達,
所以我們常在幼兒的畫作上看到天真與趣味性。
而這些也絕非成年人所能畫出來的。

二、國小低年級:有較穩定的肢體活動。
眼、手、腦可以漸趨一致,有較精細的表達。
這階段對身邊各種事物充滿好奇與幻想,是啟發想像力最好的時期,
包括人際關係的發展、活動力與範圍逐漸擴大,
在此階段,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有高尚「美的教養」將影響他一生的生活態度。

三、中年級:身心、知識逐步的成長。
開始能體會一些「感受」的問題,如冷暖、好壞之類的比較。
他們的繪畫表現開始步入想像與寫實之間,對造型上也會增加「像」或「不像」的要求。
作品內容的故事性與關連性也趨向合理化。

四、高年級:肢體、思想接近成熟,個人的要求很自然地出現。
觀察力增加了、對物體大小的比例、遠近、色澤的變化等都從認知進入寫實的階段。
在美術史上有許多大師,在些時期已有很多可看性很高的作品出現,
如畢卡索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
兒童成長的各階段上都有極大的差異。
在各個時期中所要的不同,對於繪畫的指也就有所不同。
我非常強調「正確指導」的重要性。寧可讓孩子自己摸索學習,也不要接觸不當的指導。

舉個例子來說,我曾在比賽評審中,發現幾件作品將雲塗成藍色,
形成白天藍雲的怪現象,而太陽一律擺在左右上角,
再仔細一看,竟是出自同一家畫室的孩子,
真不知那位老師有沒有發覺到學生的錯誤,
竟還讓學生們互相學習,採用公式化的教學方式。
還有一些作品超越了兒童實際的年齡層,我認為這都是過度指導的因素。
這樣對兒童繪畫的發展毫無助益,反而有壓抑成長的害處。

我想做一個好的美術老師,或是兒童繪畫指導並不難。
關心兒童的身心發展,在陪孩子畫畫的時候,多用引導的方式,
幫助兒童從生活周遭環境去尋找美。愛美是人的天性,「
美」使人愉快,「美」是無所不在的,唯需用心觀察,感受才能深刻地發現。

譬如去植物園畫荷花,你可以從生物科學的角度、趣味聯想的角度、宗教道德的角度,
去敘述荷花不同意義之下所產生的美,
讓兒童擁有多角度的視野和想像空間之後,再開始作畫。

運用我們各種的感覺包括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等,
融入感情和經驗,激起孩子的潛在思想,
引發對事物的美感、增加創作的內容,
如此不僅在畫作上會有所表現,更能充實心靈的生活。

再則引導兒童對色彩的判別,如描寫夏日的公園,公園裡有許多種行的樹木,
小朋友在樹蔭下心陽光下遊戲的畫面,
我們可以很直接告訴孩子去發覺色彩的不同。
我相信經過提示之後,孩子的作品必定有不同的表現,建議各位試試看。

讓兒童學習繪畫,給予他們更多美感經驗和接觸的機會,是非常值得投入和認真學習的,
家長們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們創作,自小養成宏觀的視野,
將來就會成為具有自信心的優秀國民,此乃國家之福。
或許一位未來偉大的藝術家,就是在我們的用心引導之下造就出來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