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摘之----汪培珽【 還好,我們生了兩個孩子】
如果大家都只生一個孩子,不久之後,「
舅舅」這樣的稱呼就會從地球上消失了……

自從我在部落格上表示,要寫書鼓勵父母多生孩子,馬上就接收到一些委屈又偉大的媽媽故事:

我的女兒巳經五歲了,我也很想幫她添一個伴。她還會反問我:「你不覺得生兩個恰恰好嗎?」但我的身體是第一型糖尿病,每天要打針三〜四次,懷孕時每天要驗血糖,生出的小孩可能是畸形或異常;醫生還說我再懷第二個,眼睛可能會失明。我告訴女兒,若媽咪再生一個 baby,您可能就沒有媽咪了,女兒就很懂事地說:「那我只要媽咪就好了。」其實我心裡很難過,也祝福身體健康的媽咪能生兩個孩子來做伴。

這些信看了令人感傷難過,彷彿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似的,甚至影響我下筆寫作的勇氣,好怕傷了這些媽媽的心呀。於是,我說:

「如果只有一個孩子時,生活上,還是有些變通方式的。」

但是,我沒接著公布我的答案,只想當個案處理就好。

結果此話一出,後續詢問猶如雪片般飛來,斷斷續續卻不曾停歇。一直有人來信問:「老師,請問您好像有提過,如果只能生一個孩子時的變通方式,我也想知道。」

每次接著這類信,我都有一種想對著天空大喊的衝動:「我就是要勸人生兩個孩子啊!變通方式?打死我也不會告訴你們的。」

拖到三十才懷孕,結果又有妊娠性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不足,天天提心吊膽地生下一個早產兒。後來到了兒子兩歲時,他老是吵著要我做他的玩伴,雖然努力建立起他和鄰居小朋友的社交圈,但小朋友們個個時間不一,各家的家教更是南轅北轍。我先生常笑說:「今天又被染了什麼顏色?」(有些孩子很暴力,我們稱「紅色」,有些不在乎衛生的習慣,我們稱「黑色」……否則兒子老實說出來,我就會被人家列為拒絕往來戶。

後來再生老二,主要是想要給他添個伴。兩個都是我自己的孩子,賞罰比較不用顧忌別家媽媽不捨的眼光,而委屈自己的孩子……

這位部落格媽媽的留言,已經說出了我所謂的兩個變通方式之一——多找其他孩子一起玩

親戚的孩子、朋友的孩子、學校的同學、鄰居的小朋友(現代社會有鄰居嗎?)……就是盡量找別人的孩子,來營造家裡有很多孩子的氣氛。

別說是獨生子女家庭,雖然我有兩個孩子,但我也很喜歡找朋友和孩子們來家裡聚會,孩子可以玩在一起,大人也能聊天話家常,這才是生活。可是後來我發現:現代社會,不只大人們少往來,連孩子和同學之間,也不像我們從前小時候那樣,常常到你家做功課或是來我家跳房子。經常邀請孩子同學來家裡玩的經驗告訴我,很多孩子的反應是:

我爸爸規定的功課和閱讀很多,沒時間。

我要去上安親班,六點才回家。

我要上作文課、我要練鋼琴、我要學游泳、我要學圍棋、畫畫、足球、網球……

什麼樣的情況都有,只怕有一天我會聽到:「我要開始為了成為一名太空人,而沒時間去你家玩。」

不只大人忙,小孩更忙,小學生晚上九點還在外面補東補西沒回家的,大有人在。所以您的孩子有時間玩沒用,還要看別人的孩子有沒有時間呢。這是一位讀者媽媽的經驗:

好羨慕你們有年齡相近的孩子喔。如果以前早點下定決心就好了,現在就算趕快懷孕,生出來孩子也要相差四歲。本來真的只想要一個孩子就好,但是長期為了幫孩子找伴所苦,而且畢竟是別人的孩子,發生爭吵很難擺平,不找又怕孩子個性孤僻,與其繼續苦下去,還不如靠自己來得實際。

我一直都不知道,原來,要找別人的孩子來彌補自己孩子的寂寞,在如今這個社會,都不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。

後來,當孩子對我邀請回來的孩子有意見時,我才將整件事情串在一起。

「我們星期六請舅舅來玩,好不好?」我常興致勃勃地好心要幫孩子找玩伴,因為我弟弟也有兩個年紀相仿的孩子。

「不要。」女兒反對,我嚇了一跳。她不是最喜歡舅舅的嗎?

談到舅舅,一定要提一個我的獨家發現,或許您也有同感。那就是——孩子,都很喜歡「舅舅」。這裡我不會說叔叔、伯伯、阿姨、嬸嬸,一定要是舅舅。

我喜歡我的舅舅,雖然我們的感情牽繫遠在三十年前,但我依然記得他帶我去買牛肉乾的關愛之情;我的孩子也很喜歡他們的舅舅,只是因為他會偷渡玩具給孩子嗎?我想事情不會這麼單純。一位老同 學存誠也是個好舅舅。

為什麼這裡只能是舅舅,不能是叔叔、伯伯、阿姨、嬸嬸的另一個原因是:這些其他的稱謂,在中國人很多不太熟的場合裡都會出現。您可能稱計程車司機伯伯;您可能喊賣便當的老闆叔叔;您可能喚7-11的店員阿姨;可是,您不可能隨便叫人家——舅舅。「舅舅」就是這樣特別的稱呼,他是你媽媽的哥哥或弟弟,說到這個……

我突然悲傷了起來。

如果大家都只生一個孩子,不久之後,「舅舅」這樣的稱呼就會從地球上消失了。因為您的孩子沒有兄弟姊妹,將來他們的孩子就不可能會有「舅舅」,當然還包括叔叔、伯伯、阿姨、嬸嬸、姑姑也將一起消失。嗚……

回到女兒的問題,為什麼反對請舅舅來家裡玩呢?

「每次他們來,小朋友一有爭執,你們都要我讓,說他們是客人,為什麼一定要讓客人,不公平!」
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困擾。其實,孩子不是第一次跟我提這個問題,但我都一直當作沒聽到。後來我才瞭解,原來這個多請孩子來家裡玩的變通方式,不是不可行,而是父母後續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也不少。難怪會有人感嘆:「與其這麼辛苦地幫孩子從外面找同伴,還不如自己生。」

多找孩子來作伴,這樣的變通方式,或許獨生子女的家庭也早就想到了,沒什麼稀奇;或許它衍生出來的問題,您早遇過了,也不是不能解決。但是,所謂「變通」,就是偶而為之,畢竟不是一家人,這實在不是長久之計。
要靠別人來彌補孩子的寂寞,父母在心理上的辛苦,不會比自己生一個來得輕鬆。


一對父母,兩個孩子,想再熱鬧些,找朋友;不想,四個人,是個雙數,也是怡然自得、不寂寞。
提醒猶豫著要生幾個孩子的父母們:

一個孩子,那份看不見的辛苦,遲早都會找上門。

那另一個變通方式呢?這個方法,不求人,求狗。什麼意思?就是幫孩子養個寵物。

不管您家裡有幾個孩子,現在的孩子大概沒有不喜歡寵物的。前陣子帶弟弟去傳統市場買魚,很喜歡吃三杯田雞的媽媽,看到一籠活跳跳的大青蛙,忍不住問老闆怎麼賣?「三隻20元(港幣)」。媽媽有些不忍,走了,沒買。弟弟突然開口說話了:「媽媽,20元,我用零用錢幫你出。」我心裡正在想 怎麼突然這麼孝順呢?「妳吃兩隻就好,一隻給我養。」因為他終日想養貓狗的幻想總是無法如願。

對現在的居住環境來說,養寵物當然很麻煩,甚至有人說:養寵物是養小孩的父母入門版。但是,不論對大人或孩子來說,寵物都是心靈慰藉最好的伴侶。我也知道父母有時真的很為難,但既然沒能給孩子一個手足玩伴,是不是能盡量在這方面想想辦法呢?不過也別太衝動喲,文明人都該有個觀念:養他,就是一輩子。不喜歡就往街上一丟,不是我們該做的事,也是父母最糟的人格示範。

至於養什麼好呢?狗啊貓啊小白兔啊小老鼠啊……其實什麼都行,當然是愈有靈性的愈好(但愈有靈性,通常也愈難養),最好以能「認主人」的為上選。試想,如果養的是一缸金魚,要怎麼達到作伴的效果?能將魚捉來抱抱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